来源:广西民族报
发布时间:2024-09-27
▲在宋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小广场,几位居民聚在一起唱歌。黄雨欣 摄
金风送爽,秋色宜人。近日,由中共南宁市良庆区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、广西民族报社联合主办的“共同体 八桂行(良庆站)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报道活动在宋厢社区进行,采访团一行深入探访当地通过加快构建多方参与、睦邻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,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。
宋厢社区自2021年1月成立以来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打造“‘厢’亲相爱一家人”特色品牌,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。社区先后获得“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‘十百千’示范站”“南宁市健康社区”“良庆区文明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
“做公益不是为经济效益,而是为了社会效益”
沐浴着午后的阳光,采访团刚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小广场,就被眼前一片繁忙、热闹又不失秩序的景象所吸引。
小广场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摊点,有家政服务、健康医疗,还有反诈宣传、文娱活动等。工作人员穿着鲜亮的志愿者服装,热情地为前来咨询、体验的居民群众提供细致的服务。采访团纷纷拍摄、记录现场温馨的时刻。
在人头攒动的活动现场,只见几个居民围在一个穿着迷彩服的男子身前,手里拿着轻兵器模型,细细观赏。
穿迷彩服的男子名叫张融,是武警广西总队司令部原中校警官。他通过办理相关手续后,自费购买了一些国防科普的物料、道具和书籍,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。
“您开展公益活动的初心是什么?”记者问。
“作为退役军人和社区的一员,感觉自己就像一滴水,一个小螺丝钉,想为社区做一些退役军人应该做的事情。”张融笑着说。他介绍,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国防知识,他带了几把九五式自动步枪、五六式礼兵枪模型和《铁道游击队》《小兵张嘎》《学习雷锋》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书籍,“我主要服务的是小学生,通过面对面把自己在部队里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,让他们回去讲给他们的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听,哪怕记得一句话,甚至是一个字也可以了!”
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,活动现场却不打公司牌照。“做公益不是为经济效益,而是为了社会效益。”张融说。
近年来,宋厢社区与企业加强交流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社区为企业提供场地、人员等资源支持,协助开展各类公益活动。企业则发挥自身优势,为社区提供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的支持,助力社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。
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“奋进曲”
在宋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刘珍向采访团详细介绍社区有关情况。
在一张歌谱前,大家停下脚步,好奇地望着《宋厢社区一家亲》这首充满温情的歌曲。“魅力宋厢是五象的核心/就像石榴把我们紧紧凝聚/年轻团队/奋进集体/服务为民/用心用情……”歌词体现了宋厢社区辖区各族群众、企业、单位的团结奋进以及社区的蓬勃发展。
刘珍介绍,宋厢社区成立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,《宋厢社区一家亲》是疫情期间社区居民自发作词编曲,送给社区的一首歌。“当时收到这首歌,我感到很意外很激动,甚至有点想流泪,我从没想到社区会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,还是居民送给我们的。”
有记者不解地问:“为什么(居民)会写这首歌给社区呢?”
“这首歌的歌词,记录了社区成立以来的点点滴滴,唱出了居民的心声。”刘珍说,社区刚成立时面临着人员不足、设备短缺的困难,但社区“两委”班子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,通过组织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,让居民融入社区大家庭之中,“让居民群众知道社区是我家,我们要共同建设它,提高大家的主人翁意识。”
现如今,居民们都参与到社区建设中,而这首歌也成了宋厢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“奋进曲”。
在当天的活动中,采访团有幸见到了《宋厢社区一家亲》的词作者王薇。面对记者的镜头,她精神矍铄地介绍自己,“我叫王薇,三横一竖的王,蔷薇的薇。我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,是内蒙古人,满族,现在已经退休了,住在宋厢社区。”
当记者问为什么会写歌给社区时,王薇回忆说:“社区刚成立的时候,条件比较艰苦,我看到八九个孩子不分昼夜地做事,心里很心疼,对他们非常敬佩。因为我是高校老师,我的一些学生毕业后经常跳槽换工作,抱怨工作太苦,工资低,而社区的这些孩子,工资也不高,为了能给大家创造平安、和谐的社会环境,默默付出,不求回报,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,我看到他们白天送菜上门、晚上八九点还在小区门口摆摊宣传防疫知识,一直守护着我们,我很感动,就写了这首歌。”
据了解,为了更好地凝聚民心,宋厢社区建立了惠民群、老友议事会等自治组织,形成居民事居民议的民主议事机制,提高社区管理水平,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“五湖四海的人,其乐融融”
宋厢社区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,有21个住宅小区,常住人口约1.8万人,流动人口约1.2万人,居住着汉、壮、瑶、苗等14个民族,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。
在一间宽敞的社区居民活动室里,五六位居民正专心地拿着毛笔练习书法,采访团走进去,她们也丝毫不受影响。当记者问到社区工作和她们的生活情况时,其中一个居民对记者说:“我感觉社区做得非常好,社区开展丰富的活动,比如文艺表演、游园活动、书法课等,经常慰问孤寡老人,解决邻里矛盾纠纷,我们居民和社区就像鱼和水的关系,有社区才有居民的幸福满满。”
在活动现场,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社区居民,其中蔡阿姨正准备去接放学的孙子,她热情洋溢地告诉记者:“我是2019年从江南区搬到这里居住,有空就会和这里五湖四海的老姐妹唱山歌、跳舞,大家关系都很好,其乐融融。”
社区是居民的港湾,居民是社区的基石。目前,宋厢社区组建法律、再就业等志愿服务队共5支,累计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0多次、推荐就业150余人。开设网络直播公益课堂,共推出家长学校智慧微课堂节目12期,文化、金融、生活等课堂节目共23期,加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。
编辑:韦亦玮 复审:黄慧华 终审:蒙树起